近日,某金融app出現(xiàn)了眾多用戶投訴,正常還款卻出現(xiàn)逾期,集體被上了征信。讓人不得不想到此前有很多用戶卷入租金貸一案中,中介方跑路,資金方不給開具結清證明,導致用戶征信有了污點。
像這種非個人原因導致征信受損,是不是真的可以認為修復呢?
目前啊,所謂的征信修復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征信一般按條修復,單條報價在3-8k不等,修復周期一般為30-60天,嚴重的要90天。用戶先付款,修復不成公則全款退還。
揭秘征信修復的真實情況
我加了某中介微信,對方以視頻形式展示了公司地址、電話、發(fā)票信息、培訓講師等詳細資料,并聲稱可以拉到微信群中學習,并宣稱群內圖片直播、永不解散。 看完資料我得出一個結論,其實所謂的征信修復,就是想央行提出異議。
這種做法主要來自于一份地方的暫行辦法,2019年2月,浙江省發(fā)改委發(fā)布的《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復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施行,該辦法主要對失信主體申請修復信用,對整個行業(y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應。
具體說來,用戶要把近期有逾期的欠款全部還清,再和和銀行客服溝通,開一個非惡意逾期證明;然后把證明提交給央行征信中心,申訴逾期非本人即可。
這個過程完全可以本人進行操作,也并沒有什么高大上的技巧可言。不少用戶因此被忽悠著繳納了“智商稅”。
也有學員反映,在加了中介微信后,對方要求先交納訂金,隨后以委托費、保密費等為由,不停要求充值。
更有甚者表示,在交了錢之后,立即就被拉黑。
向多位律師進行求證,得到的回復都是“并沒聽說過征信律師”;即便有的律師接觸過相關案例,但并沒有具體執(zhí)行成功過的經驗。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歡喜有人憂了。如果確實需要征信修復,不光需要認清自己的征信狀況是否可以被修復,還要仔細辨別代辦人或機構是否靠譜。建議個人直接向放貸機構或者征信中心提出異議,數(shù)據顯示,2018年,人民銀行共受理個人異議申請4.1萬筆,異議回復率99.6%,異議解決率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