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7日,國家發(fā)改委頒布了《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管理辦法》,辦法的一出臺,又在助貸機構甚至是房地產行業(yè)引起了大波瀾,各種助貸機構/房地產工作人員轉載,各種標題性告訴廣大網友,結清逾期就可以申請修復征信,征信不良也可以貸款買房,國家送福利,前期忘記還款征信沒法修復的可以消除不良記錄等等一系列。
廣大網友們醒醒吧。不存在,這一切都是為了吸引你的眼球,博取你的關注。
下面我們就來博取一下你的新眼球,深度了解一下《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管理辦法》。
1.最重要的也是各位存在最大誤解的地方,就是該辦法是適用于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而在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2021)第4號,于2022年1月1號實施的《征信業(yè)務管理辦法》第二條中明確表明“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統(tǒng)稱為企業(yè)。
所以廣大網友們,該管理辦法與個人征信安全沒有任何關系,壓根就不存在個人征信不良修復買房買車,更不存在結清逾期就可以修復征信的事實。
切記,再也不要因為不知道不了解政策,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收取費用,修復征信,最后錢財兩空,征信還是老樣子。
關于市場上也存在少部分人打著征信修復旗號,收取費用修改不良征信,基本都是錢花了,最后很長時間后無疾而終。
人民銀行4號文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征信機構不得以刪除不良信息或者不采集不良信息為由,向信息主體收取費用。換句簡明扼要的話說,就是人民銀行征信科得實事求是,無法收取費用。收費就是違法。
在這也告知廣大網友,再也不要相信征信修復了,征信數(shù)據(jù)是由貸款發(fā)生機構采集上報,報送至人民銀行進行信息歸納,從而形成征信報告。如果有人說可以修復征信,不但需要涉及人民銀行,還需要涉及貸款發(fā)生機構。操作性基本不存在。
當然,在央行4號文中,也對個人征信做了以下規(guī)定:個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是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5年。個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屆滿,征信機構應當將不良信息在對外服務和應用中刪除。換句簡單明了的話說,就是你的不良信息在你結清之日起,滿5年后,該不良信息從你的征信上刪除。
舉個例子:你在2016年有一筆不良貸款,已經結清。在屆滿5年后,2022年查詢你的征信,就不會看到該筆不良貸款。
看到這里,你也許覺得該管理辦法與你毫無用處,不需要深入了解。但你在上班,想要關注單位情況,如果你更是一個小企業(yè)主,或者個體工商戶,你就更需要深入了解該管理辦法。因為該管理辦法并不單單指我們在網上所知的征信修復,該管理辦法的頒布適用范圍比這更為廣闊,請聽我一一說來。
2.該管理辦法雖然是在2023年1月17日生效,但并非立即開始實施,而是要在今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中間存在近4個月的空窗期,應該也是給足各個行政機構時間,在此基礎上細化適合于各行政機構的操作細則。
因為此處的失信行為并不單單指銀行貸款失信,還包括了行政處罰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
3.說到第2點,自然而然我們就會引申到第3點,該管理辦法涉及到的行政機構,目前來看,管理辦法中第4條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的失信信息,是指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中所列的對信用主體信用狀況具有負面影響的信息,包括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行政處罰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
此處列明的三種失信信息,據(jù)目前了解到大概包括但不限于企業(yè)征信不良信息,工商行政處罰,稅務處罰信息,生產安全處罰信息,環(huán)保處罰信息,消防處罰信息等等。
今天就說到這,明天我們再來詳細說說管理辦法中企業(yè)征信修復傳達的信息。